首页 > 实时讯息 >

紧在党政机关 暖在百姓心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0:25:00    

来志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时代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划定了红线、明确了方向、立下了铁规。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以制度刚性护航作风转变,让勤俭节约之风浸润机关、温暖民心。

过紧日子要绷紧思想弦,永葆为民初心。“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政机关永葆政治本色的根基所在。《条例》开篇即确立“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既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新时代践行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广大党员干部要绷紧思想弦,通过常态化学习机制,将《条例》纳入核心学习课程,以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情景推演等多元方式,推动过紧日子理念内化于心。算好“三本明账”:算清政治账,明晰奢靡之风对党的执政根基的侵蚀;算准民生账,牢记每笔财政支出都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算透历史账,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对标革命先辈的艰苦作风。唯有“思想阀门”拧紧了,“行动指针”才能始终对准“节约刻度”,真正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刀刃上。

过紧日子要规范行为链,力行为民实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制度贵在执行,行动重在落实。《条例》构建全链条规范体系,为过紧日子立下铁规矩。广大党员干部要规范行为链,在预算管理上严把“三道关口”:严把预算编制关,坚决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把资金使用关,彻底封堵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漏洞;严把费用转嫁关,严禁向下级单位、企业或个人转嫁摊派。要带头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主动参与节约成效考核评价,对预算执行偏差问题及时整改纠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党政机关精打细算。积极配合建立行为纠偏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穿透式”监督检查,通过参与经费支出专项审计、担任基层监督联络员等方式,织密行为监督网络,确保每项支出都经得起“民生显微镜”的检验,让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温度。

过紧日子要健全制度网,筑牢为民根基。“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条例》强化监督追责机制,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彰显党中央以制度管权治事的坚定决心。党政机关要健全制度网,一方面细化操作规范,针对公务卡使用、办公用房修缮等关键领域制定可操作、能落地的实施细则,运用大数据平台构建经费支出全流程动态监控体系;另一方面完善长效机制,建立“三公”经费弹性调整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优化开支标准,同步健全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确保财政资源向基层民生领域精准倾斜。更要构建多维监督体系,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深度融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闭环。唯有织牢制度之网,方能让勤俭节约化为行动自觉,使为民初心在制度护航下永葆生机,让紧日子真正成为滋润民心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