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启动区管委会深入践行“周周看、家家到”,着力打造雄安“好社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21:40:00    

雄安新区启动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要承载地,随着首批疏解企业搬迁入驻,疏解人口正在加快导入。启动区管委会立足“两个并重”“三个并举”阶段性特征,以打造“雄安好社区”为目标,始终坚持“周周看、家家到”,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零障碍办好每件事”,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模式,做到“事事应、暖暖心”。

周周看,搭建立体化治理体系实现社情民意精准掌握

“周周看”是对民生的规律性倾听,是凝聚治理合力的制度性设计。雄安新区启动区管委会紧紧围绕服务疏解核心工作,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片区—社区—楼栋—户室”四级走访和“一统筹两扎口三机制”项目管理的立体化治理体系,领导干部带头走访,业务处室现场办公,社工走访常态高效,实现民生服务全覆盖。以片区党组织为引领、社区党组织为“前哨”,深入楼栋户室“最小单元”,精准触达“神经末梢”,实现三级信息流高效互通、责任环环相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治理格局,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启动区管委会主任王占龙深入疏解人群家中了解居民需求

建立领导干部一线走访接访机制,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每周六,领导班子成员按照排班计划下沉社区现场接访、入户走访。今年以来,雄安新区启动区管委会已组织开展“周周看、家家到”接访走访70余次,落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启动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易安和文华社区与疏解群众“面对面”唠家常、“心贴心”听心声,协调解决噪音扰民、居民直饮水存在杂质、路灯不亮等民生问题,逐一明确解决方案,压实主体责任。通过“周周看”,将群众的“心头盼”、企业的“急难愁”在一线精准收集、迅速解决,领导沉下去,民意浮上来,为服务疏解工作奠定坚实的民情民意基础。

家家到,创新“五个一”服务机制线上线下解忧纾困

“家家到”是以脚步丈量民情,是服务触角的深度延伸。社区自2024年7月成立以来,在集中入住初期,存在着物业维保、噪音扰民、环境卫生等矛盾问题,12345热线投诉量占片区总量40%,对此,雄安新区启动区构建“收集—响应—反馈”民生服务全流程,建立“五个一”工作法,通过每周一次“下沉日”、每月一次专题研判、每季度一次成效评估、每半年一次满意度回访、每年一次总结提升,从领导班子到社区工作者,全员深入社区一线,深入居民家中。社区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微信群,每月定期收集疏解居民诉求;通过“解忧信箱”,让居民随时投递需求信和建议信,信件当日收取、当日分类梳理、当日启动处置程序;成立疏解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民主协商民生问题解决方案。截至7月,社区累计收集居民需求975件,解决居民问题722件,社区层面12345工单量同比下降至5%。


启动区管委会副主任卢泉岩现场调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情况

针对为民服务事项,社区党员先锋岗、疏解议事会成员发挥骨干作用,主动提供专业领域服务,社区通过立体活动、“四点半课堂”等服务提升居民满意度。针对复杂疑难问题,启动区通过领导包联,分级分类推动问题有效解决,领导班子成员根据接访安排认领问题,牵头协调资源、打通堵点,确保问题“有专人、能落地”。在接待走访过程中,详细记录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按照问题类型和轻重缓急分类整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情况较为复杂、需多部门协同处理的问题则建立专项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办结时限,由专人跟进盯办,确保限时解决。

事事应,提升公共服务能级件件落实民需民盼

“事事应”,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管委会对群众期盼掷地有声的承诺,接访机制的生命力,在解决一件件具体烦心事中得以鲜活印证。启动区管委会以打造“雄安好社区”为契机,推出“安心”社区党建品牌,实施全龄友好服务举措,实现“幼有安心托、青有安心业、老有安心养”幸福图景。

文华社区的孙奶奶是一位随迁老人,因患脑溢血行动不便,平时很少出门。在走访了解到孙奶奶实际情况后,启动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对接,为其家庭增设照护设施,并安排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孙奶奶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前我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领导们主动上门,帮我解决了不少难题,让我感觉雄安很温暖。”孙奶奶的老伴儿杨大爷热爱书法,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社区工作者主动对接资源,为杨大爷在社区活动室开设“书法学堂”,邀请他参与启动区门头牌匾设计。如今,杨大爷作为银龄公社老年志愿服务队队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杨大爷欣慰地说:“社区不仅让我发挥余热,还让我的书法有了用武之地,这样的退休生活才有意义!”

“事事应”确保了无论问题大小、难易,都能得以重视与回应,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呼声有人听、事情有人办”。在走访过程中,针对居民反映的社区周边配套不健全、缺乏文体娱乐活动等问题,启动区管委会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制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计划,围绕“幼有安心托、青有安心业、老有安心养”推出一系列工作举措和品牌项目,将“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让“住在雄安很安心”的美好愿景照进疏解群众的现实生活。

暖暖心,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格局打造雄安“好社区”样板

“周周看”是为民的态度,“家家到”是服务的温度,“事事应”是扎实的行动,最终汇聚成“暖暖心”的治理成效与情感共鸣。自“周周看、家家到”一线走访接访制度运行以来,社区层面12345工单量同比下降至5%,办结率和居民满意率均在90%以上。居民王女士说:“社区工作者每天来,管委会领导周周来,脸熟了,心也近了。看到问题真给解决,就觉得他们是真心为我们好。”这套服务模式在“安心”社区党建品牌引领下吹暖社区民心,社区也同步成立了法治疏解议事会、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等自治组织,用真情去赢得居民满意度,居民从“遇事不知找谁”到“有事就找社区”,再到“主动参与治理”,实现了身份认同和角色转变。干群关系日渐深化、治理精度显著提升、自治生态日益形成。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干部的脚步踏准民生节拍,制度的温度温暖百姓心田,基层治理便在“民呼我为”的良性循环中行稳致远。每一声“马上办”、每一次“贴心访”、每一件“暖心应”,都在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内涵,一幅干群同心、邻里和睦、治理有效、生活美好的现代化治理图景正在启动区徐徐展开。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马磊

■校对/赵润泽、侯明怡

■监制/姚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