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丨一生坚守皆热爱,八旬老人王昌兰——岁月不负有心人

王昌兰和儿女们一起打拳
晨曦微露时,她舒展太极身姿,汗水浸透的衣襟下,是29年如一日的坚守;四季更迭间,她在菜园播种希望,满载而归的菜篮中,盛满对生活最朴素的热爱。退休20余载,南阳老人王昌兰在岁月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这个‘五一’,我们全家以拳会友,用运动给节日添点健康的‘精气神’!”5月1日,王昌兰一袭朱衣,鹤发映朝阳,身姿若青松。随着太极拳最后一式沉稳收势,她笑意盈盈地说。
太极绘流年 梅城漾武魂
5月1日,阳光洒在市区梅城公园,园内月季花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如金,五彩斑斓,形成一片花的海洋。花丛边,身着鲜艳红色练功服的王昌兰,正带领着儿女们打太极拳。他们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与周围的美景相互映衬,展现出太极拳独特的魅力,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王昌兰出身武术世家,祖父是通背拳传承人。她自幼就深受武术文化的熏陶,对武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1996年退休后,她接触到陈氏太极拳,那刚柔并济、动静结合的拳法,瞬间吸引了她,从此便与太极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深入学习太极拳,王昌兰拜王泰安为师。她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天赋,在众多学员中脱颖而出,2000年,在由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上,获得金奖。
29年来,无论寒冬酷暑,王昌兰每天坚持习拳,从未间断。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城市,她已在公园的角落开始练习;夜晚,月色如水,她仍在钻研拳法的细微之处。她还潜心钻研太极拳理论,大量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聆听专家讲解。为了探究太极拳“含胸拔背”的正确定义与身法要求,她翻阅了多位大师的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最终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份勤奋与执着,让她深悟太极拳理法的奥妙,掌握了太极拳的精髓。如今,她的拳法中正安舒、行云流水、节节贯通、连绵不绝、松活弹抖、刚柔并济等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南阳养生太极拳的典范,备受太极拳界认可。
在她的影响下,家人纷纷习练太极拳。大儿媳孙建平自豪地说:“跟着婆母,过健康生活。”在人民公园,王昌兰成立了元亨太极推广中心,截至目前,已培养了1000多名弟子。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众弟子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几乎每年都能获得团体奖项及多个个人奖项,为南阳太极拳界争得了荣誉。
玉路藏匠心 岁月酿玉情
退休后的王昌兰,除了打太极拳,还喜欢上了旅游。她常与拳友结伴,探寻南阳周边的山川景致。2009年,在独山游玩时,山脚散落的独玉边角料映入她的眼帘。独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承载着南阳的文化记忆,当王昌兰俯身拾起那块泛着温润光泽的边角料时,仿佛触碰到了历史的脉搏,“绝不能让这些文化瑰宝被岁月掩埋!”这一念,成了她余生的执念。
从那以后,南阳的街巷与矿山间,总能看见一辆老旧三轮车固执地穿行。每天清晨,王昌兰雷打不动地完成太极拳晨练,便匆匆踏上寻玉之路。矿区的碎石堆于她而言,是藏满珍宝的“百宝箱”。她弓着腰,仔细翻找,不放过任何一块可能藏玉的石头。
捡石的艰辛,王昌兰甘之如饴。面对小块独玉,她咬着牙,用尽全身力气搬上车;遇上大块石头,就厚着脸皮四处求助,磨破嘴皮也要将其带走。夏日,骄阳似火,汗水浸透衣衫,又被烈日烤干,留下层层盐渍;寒冬,寒风如刀,她的双手冻得通红发紫,却依旧紧握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玉石上的泥土。
在王昌兰的精心打理下,家中小院逐渐被独玉矿石填满。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被她视作掌上明珠,仔细编号、分类,记录每一块石头的发现地点与特征。她甚至自学玉石知识,研究纹理与色泽,将小院打造成了一座私人独玉博物馆。邻居们起初不理解,笑她“一把年纪瞎折腾”,可她毫不在意,只是默默用行动诠释着对独玉的痴爱。
直到今年4月,邻居吴河桥的一番话,让王昌兰有了新的方向。唐河的方清亮是位痴迷南阳汉文化的研究者,正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国多元文化,希望以独玉为媒,让更多人领略南阳的魅力。王昌兰深受触动,她意识到,独玉不应只藏在自家小院,更应走向广阔天地。于是,她毅然决定,将精心收藏的独玉矿石全部无偿捐赠。
5月4日,方清亮的1.5吨卡车第四次驶进小院。看着装得满满当当的卡车缓缓驶出,王昌兰的眼眶湿润了。那些曾日夜相伴的独玉,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去诉说南阳的故事,传承千年的玉文化。方清亮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您放心,我一定让这些玉石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菜畦育清欢 温情暖人间
村庄外,溧河旁,那片绿意盎然的菜地是王昌兰晚年生活的又一精神寄托。春播秋收,四季轮回,她用辛勤的双手,在土地上种下希望的种子。松土、播种、浇水、施肥,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她的心血。这片菜地不仅是时令蔬菜的生长之地,更是她传递温暖的桥梁。
收获的季节,菜畦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青菜翠绿欲滴,豆角挂满枝头,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般点缀其间。王昌兰将新鲜的蔬菜仔细挑选、洗净后,用干净的篮子装好,送给留守儿童、困难家庭,还不辞辛劳地将蔬菜送到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一份关怀与温暖。在她看来,分享亲手种植的蔬菜,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责任。
“打拳是锻炼身体,做家务,为亲人分担家务也是锻炼,种菜更是锻炼,身体好才能做更多的好事。”王昌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且用行动践行着。在她的影响下,全家都养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女儿范海平说,如今姐弟4人,都热爱运动,注重生活细节,身体健康,而这一切,都源于母亲言传身教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