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北国风光|暮雨游河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5 10:41:00    

《内蒙古日报》(2025年8月14日10版)。

暮雨游河湾

□漠耕

  碧波澄明老牛湾。董旭明 摄

  终于,于午后四时左右,在王建中老师带领下,抵达了老牛湾。

  大雨似乎要即刻来到,站在老牛湾景区的停车场边缘,我倚着栏杆向前望出,阴云怒卷,如珠峰般高耸,垒若雄峦,层峰危兀,明暗交叠,向大地直直地压下来。烈风攒着峡谷亘古蛮荒的力道,狂扑过来,扯着衣襟如鼓风的船帆,让人有点站不住脚。雨的腥味蹿入鼻孔,让人陡然打起了寒战。王老师带着另外几位朋友踱到东边观景,我与一位画家朋友则在西侧凭栏远眺老牛湾全景。此时,暮色即将沉下来,远空铅灰,峡影重重,景区停车场的危崖下,老牛湾如一头憨厚的老牛,巨大的身躯静卧在绿浪翻涌的河水之上。传说大禹治水开山辟地,疏通河道,感动了上天,老君派青牛下凡,在此创造了如太极图般的几字河湾。河水到此,一改黄浪滔滔之气象,变得碧波澄明,宁静温婉。向远望去,河水自重峦叠嶂的峡谷罅隙中逶迤流过,细若游丝穿过夹缝,于湾头逐渐开阔而澄碧,晶莹剔透,随着山崖的弯折,清流浩荡,奔流不息,如一条碧绿的绸带,在峡谷间轻盈舞动,又似一面巨大的明镜,映照着两岸的青山绿树。两岸蛇形弯回环曲折,虚实相生,如游龙浮跃于峡谷之间,首尾顾盼,渐渐隐没在峡谷深处。

  雨还未到来,好像不断地积攒着更为磅礴的自然伟力,要在一瞬间爆发下来。风扬起细密的雨星,扯着衣襟乱舞,人已感到呼吸困难,看这阵势,这场雨一定小不了。

  我静静地站着,任由思绪随着这山水间的清风飘荡,仿佛正在穿越时空,感受到大禹治水时的艰辛与智慧。老牛湾景区旅游词里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代代相传。我闭上眼,在猎猎风中,耳边似乎听到了大禹治水开山凿壁的轰响,看到了老君青牛弓腰犁地的情景。

  暮色渐沉,远处灯火熠熠,风突然小了很多,老牛湾在暮色中更显神秘与庄重,对面“牛头”之上的老牛湾堡(望河楼)如突起的牛角,在河岸上肃穆而立。暮色中河水依旧静谧地流淌,携带着亘古的铮鸣与悲怆,无声地卷动着两岸芸芸苍生的依偎与眺望。大河,日夜不停地流淌,不停地输布九曲回肠的血脉乳液,滋养了怀中无数华夏儿女,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与繁荣。老牛湾,大河孕育的神奇河湾,仿佛启示人们,人生从来不是笔直的坦途,历史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百折萦回,激流勇进,才是人生的常态,才是历史的本质。

  不知何时,王老师和几位朋友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我才从遐思中回过神来。气温陡降,单薄的衣服已留存不住被风雨带走的体温。暮气围拢着我们,雨丝已然如密织的网,裹着我们的身体,裹着老牛湾的苍茫,天地之间早已连为一体。

  雨,终于来了。

  我们在老牛湾景区高平台上找了一家饭店避雨,并点了菜和主食。主人讲,饭店只卖山西风味的饭菜,不知道我们吃得惯吃不惯。我们彼此对视一笑,我说:“我们祖上是山西人,尤其是我,祖籍山西河曲前川,祖居离老牛湾不远。”此时心内已氤氲了一股乡愁。“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酸粥稀粥酸菜饭,莜面窝窝山药蛋。”来到山西,我们是故地重游。

  雨突然加了力量,明亮的雨线抽打着饭店的门窗玻璃,发出毕毕剥剥的声响。众人相谈着老牛湾的传说,画家郝桂兰则盯着饭店正面墙壁上挂着的一幅老牛湾摄影作品。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我忽然生出一股念头,拿起手机,推门走到外面,我想把雨中的老牛湾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雨汇成雨流,从黑漆漆的天空倾泻下来。天空像一块黑色的幕布,笼罩着这片大地。老牛湾河面却反射着亮光,像一条银河伸向远方。两岸森郁危兀的崖壁,在水光映射中隐隐约约,犬牙嶙峋,布满了神秘的气氛。我站在雨幕中,仰头看着天空发出密集的雨矢,瞬间把我浇成了水人。我的外套是防雨的,但此时已经抵挡不住大雨的侵袭。我一手扶着饭店外面的栏杆,一手持手机从天空到周围移动拍摄。雨水顺着我的手机滑落,滴在我的脸上,我却毫不在意,只是专注地捕捉着眼前的每一个瞬间。屏幕瞬时花了,拍摄的照片布满了细密的雨滴,幽深而朦胧。

  天幕上裂出一道闪电,接着滚来几声闷雷,雨势似乎得到了指令,更加猛烈地俯冲下来,密集雨柱接天通地,几乎不断线地灌下来。只听到河湾里的水也开始咆哮起来,声震峡谷,如万马千军般轰响。雨幕遮蔽了老牛湾的轮廓,如一幕盛大的戏剧闭幕后的全息瞬间,所有的“道具”与“主角”都在雨雾中隐入了天地之间,只剩大河涛声的回响。

  我已满身湿漉,衣服带着雨水的重量,紧贴在我身上。暮色掩住了一切生灵和风景,我只好返回饭店。王老师与一众人看我冒雨观景,有夸我胆大,有说我执着,也有劝我赶紧换衣服,以免感冒。我却心下里自得意满,此情此景巧遇天时地利人和,在雨雾中感受了母亲河的神奇,领略了老牛湾不一样的美景,也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与洗礼。王安石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人生一世,就是要勇于探索未知之境,以拓展自身的认知空间,增益其所不能。安逸自然可以安慰心灵,亦可以滋养心灵,但却不能丰富心灵的深度和广度。而唯有涉远探险,走不寻常的路,看不寻常的风景,人的心灵才能更加广博,更为浩瀚,也会更为坚韧。所以世间才有了徐霞客,有了马可·波罗,有了郑和下西洋,也有了千百万人一代代前赴后继的“走西口”。因为有了冒险精神,人类可以跨山越海,征服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险绝难攀的顶峰,成就人生的梦想。

  这与眼前的老牛湾相比,亦是有同理可昭的启示。这大河奔流万里,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启程,一路汇小溪、收大河,在若尔盖县唐克乡形成首弯,收白河而复归青海,然后一路奔腾而下,回环繁绕,拐成九曲十八弯。而老牛湾在无数黄河弯曲的河道中最为盛名,皆因黄河不避艰险,一路开拓闯关,劈山凿河,吞并八荒,才在这里形成了瑰丽的自然奇观。老牛湾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部关于华夏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雄奇史诗。它见证了黄河的坚韧与伟大,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一次次从危难中挺立而起,在历史洪流中的奋发图强、奋勇前行的英雄气概。

  吃完饭,饭店外雨声渐渐小了许多,外面采光棚顶清脆的雨滴声如一阙平仄合韵的小调,越来越轻柔舒缓,带着梦幻的情趣,结合微弱的风声,演绎出一则“晋陕乡间小夜曲”。自然界的天籁之声总是有别样的韵味,让人蓦然间心扉宽舒。妙音留恋未够,却感到这场雨的余韵似乎有送别之意,滴答滴答之间,我们的谈论也停了下来。

  雨声蓦地戛然而止,我们该启程了。出了饭店,我们各自找到车子,与王老师和一众朋友依依话别,此行虽然短暂,但在我的生命深处烙下了非凡的印记,乡愁、人生、胸襟……都在这场非比寻常的大雨中得到了陶冶和升华。“心事浩茫连广宇”,我们在大雨中对人生的思考,各自有了深刻的颖悟。

  该分别了,此刻天光忽然变得亮起来,原来才七点一刻。暮色中仿佛有意掀开天幕一角,透出几分幽蓝的暗光,周围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握手再握手,仿佛此刻的离别,不仅仅是对这片土地的告别,更是难以割舍内心深处那份深厚情感。

  雨后的老牛湾,显得更加宁静而深邃,山间雾气缭绕,如梦似幻,仿佛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深情挽留。我们驱车缓缓前行,车窗外,那熟悉的风景渐行渐远,但那份感动与震撼,却如影随形,久久不散。

离青城最近的草原

□石俊峰

  在大青山脚下,在青城郊野,有这么一片土地,以自然为笔勾勒的广袤草原,以匠心打造的建筑风格,挽了北疆的壮美,画了青城的风貌,一头牵着辽阔草原,一头牵着首府的璀璨,琴瑟共舞,让草原与城市息息相依,相宜相生,相映成趣,为渴望见到北疆风光、体验民族风情的人们,雕出塞北草原观光区独具特色的理想模样。游人身临其境,在这里沉醉于芳草与花香、感受草原生态重生的勃勃生机。下榻饱含草原风情与现代元素的云川酒店的远方客人,点一道声名远播的烤全羊,沏上一壶飘香的奶茶,品味游牧生活的自由与洒脱,看那达慕盛况,触摸各民族生生不息的脉搏,这就是距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敕勒川草原。

  敕勒川草原,原称呼和塔拉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野马图村,以种植天然牧草为主,放眼望去,无遮无挡。远处青山如黛,勒勒车星星点点,敖包顶彩带飞扬。近处碧草如茵,鲜花盛开,风儿吹过,花草摇曳,牛羊点缀其间。赛道上,骏马奔驰,馆内,搏击、射箭等表演精彩纷呈,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此刻,遐想随着云霞从锡林郭勒草原响起,从苍天般的阿拉善响起,从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响起,仿佛听到隆隆的踏蹄声,传唱千年的南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就是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的主会场。主会场西侧的敕勒川蒙古包金顶突兀,为全国最大的蒙古包,包顶萦绕的彩图如飘逸的哈达,与蓝天白云合拍,宛如草原上的明珠,镶嵌在碧绿无垠的大地上,又恰似巨大的草原之舟,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可供800人共庆的会议厅续航新使命,华丽转身全国乃至世界商品会展中心,扩展青城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影响力。那些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则如草原深处绽放的朵朵白莲花,为敕勒川草原绣色添彩。可这不是它的全部,萨仁湖畔,碧波如洗,风声掠过,从远古走来的各色雕塑栩栩如生,无一不传递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马与草原血脉相连。每当篝火燃起,当文体运动中心马文化博物馆演艺大厅《千古马颂》拉开帷幕时,近万平方米的全景式场地映入眼帘,上百匹骏马从草原深处奔腾而来,鬓毛飞扬,马尾划破天际,四蹄腾空,如电如风,气势磅礴。那清脆的马蹄声,仿佛是历史的鼓点,穿越千年。每一幕都栩栩如生,仿佛把所有人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马背上的时代。骑手们脚蹬雕花的马鞍,头戴红飘带,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与马的嘶鸣一同,随风舞动,如火焰燃烧。在这里,历史与英雄灵魂悄然相逢,勇士挥剑,气势如虹。此情此景,令人不禁低吟:“壮哉,美哉!”动人心弦的马背叠罗汉、单脚控马等高难度马术表演,高潮迭起。

  期待敕勒川草原至圣水梁索道建成之日,一桥飞架南北,草原将与影视城相连,高空俯瞰,血脉贲张的图景,带你铁马冰河入梦来。

沙漠看海

□北琪

  最近,赴乌海参加内蒙古作家协会“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出发前,表姐得知我要去乌海的消息,兴奋得不得了,给我发来“一半沙漠,一半海”的视频,约我去看看。说实话,我一直向往乌海,不仅仅缘于我对未知景色的好奇,更是埋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个愿望。从小就常听爷爷说起,姑姑中专毕业后,在遥远的地方安了家,那个地方叫海勃湾。我们这次住的酒店就坐落在乌海市海勃湾区,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天意,给了我几天时间,在姑姑曾经生活的环境里,感受更多的亲情和温暖。

  飞机落地,表姐已早早等在机场出口。半个世纪的时光,我们第三次见面,但丝毫感觉不到陌生,也许这就是血缘的力量。到酒店安顿下来,表姐就急忙带我去黄河边看落日。来得不早不晚,火红的落日异常漂亮。游人不多,给这美好时刻平添了几分宁静和浪漫。我们在晚风中拍下珍贵的视频和照片,这落日真是懂人心,刚刚拍完,它便沉入河水之中。我们在河边漫步,感受傍晚的清凉与温馨。确切地说,我们来到的是乌海湖边,但我更愿意把它叫作黄河边,因为我对“长河落日圆”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乌海湖是由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形成的人工湖。

  次日早上,我和表姐在蒙餐馆慢悠悠吃完早餐,就直奔乌海湖畔一号码头。此时,湖水呈现出砖红色,这黄河水一路走来,收留了多少泥沙,可想而知。随着快艇的前进,湖水渐渐变成了浅黄色,紧接着又变成了淡灰色,然后一点一点变蓝,最后变成深蓝色,有点像云南的蓝月谷,那样深邃,那样迷人。

  下了快艇,就进入了乌兰布和沙漠。我俩决定先乘越野车去两个网红点打卡,然后再返回湖边慢慢欣赏这里的美景。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第一个打卡地——网红公路。其实这条路本身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由于游人比较多,路面难免覆盖了一些黄沙,更多了一层苍凉的色彩。只因在辽阔和苍凉之中,便给人一丝希望和寄托。走在路上,总有一种温暖从心底升起。一辆废弃的汽车和公路驿站的牌子是最出片儿的,让人联想到很多场景和过往。

  更美的是那些古诗词,在沙漠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真的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仿佛能听见远古传来的驼铃声,沙漠里的人和景,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一个景点,也是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几棵枯死的胡杨树,在沙漠中倔强地屹立着。尽管不是真实的树,但那遒劲有力的造型,那屹立不倒的精神,在黄沙的衬托下,更显出顽强的生命力,让人为之一振,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坐在沙漠里感受这份苍茫,细细的沙粒在我指尖流淌,微风中又飞向远方。

  乘车至“hello乌海”打卡点,鲜红的“乌海”配上深蓝色的湖水、碧绿的芦苇、淡黄色的细沙,五彩斑斓又诗意飞扬。这里的海滩柔美中带着塞北大漠的雄浑与苍劲,别有一番风采。

  中午11点,我和表姐乘快艇返回码头。我们心满意足归来,留下一路浪花的欢快歌唱。

  接下来的主题实践活动,我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龙游湾国家湿地看到黄河母亲的杰作,听见候鸟的歌唱;在四合木保护区,被濒危植物的不服输精神所感动,它们历经一亿多年的风吹雨打,仍顽强地存活下来;在赛汗乌素这个黄河入内蒙古的第一村,看到了黄河西行的勇气,邂逅了黄河奇石的精彩,每一块石头上都流淌着一条河,它们一边歌唱,一边讲述古老的传说;在乌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吉奥尼酒庄目睹了葡萄的勃勃生机,品味了葡萄的香甜;在黄河泥娃灿烂的笑容里,感受到幸福与满足;在老石旦矿山的百年变迁史里,了解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北疆文化创作基地,看到了内蒙古文化建设的繁荣景象。

  这是一次神奇之旅,让我在沙漠里看到海的辽阔,在海中感受沙漠的苍茫,沙海之间流淌着深入骨髓的亲情,还有文学的浪漫与力量。

风吹夏营地

(组诗)

□戈三同

  一

  一只雄鹰

  从天空缓缓划过

  无声。但它随时

  会从紧盯的大地上

  取走某个事物。想到这

  渐少的猛禽,一直在头顶罩着

  顿觉安生。想到它

  视野之外的境域,无遮无拦

  又不免为某些生灵,陡生担忧

  现在,它又一次怀抱闪电

  唤来一座青山,又一次出现

  它盘桓,俯冲——

  仿佛是为曾经的一次次惊心动魄

  打扫狼藉的战场,捡拾掉落的影子

  二

  大风突然来袭,荒草乱作一团

  一匹低头吃草的马

  迅疾掉转屁股

  那一刻,风旗猎猎,飞鸟惊厥

  只是一匹马

  仿佛突然隆起在众草间的一座山冈

  不时颤动,血脉贲张

  有温度的高原

  迎挡着十万亩大风万箭穿心的高原

  只是大风迎头遇阻,分两路

  拐过山冈,一路吹我

  一路吹广阔辽远的尘世

  三

  风停。云静。万物安歇

  黛青色的两座大山间

  代钦塔拉大草甸的嫩绿,也一动不动

  只有一条小河,散落两岸

  各色的牛马羊

  仿佛被神的手指,轻轻挪动

  像天空下,两位老者盘膝而坐

  颔首,凝神

  下着一盘蒙古象棋,棋子在走动

  四

  低头吃草的羊儿,浑然不觉

  一只毛色善变的老狼,卷成一团滚地草状

  忽然抵近,混入羊群

  啃草声,如雨滴划过草尖

  盖过潜在的骚动

  也盖过一闪就不见的那只影子

  携去一朵挣扎的云

  群里少了一只羊,草地上

  贪吃的羊们

  少了一个争嘴的

  五

  在拴马桩、卧盘

  和牛群粗重的喘息声间

  在人们无法破译的心思里

  大多时间它是安静的

  大多时间它习惯于远近的安静

  但横躺或竖卧,起身或蜷缩

  只是一旦咆哮,引而不发的铺垫

  偶尔,几声犬吠传递很远

  又复归宁静,主人知道

  这是卧榻之侧有雷霆的那种宁静

  六

  探头远望,低头凝神

  一个三岁小女孩

  此刻,正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母亲站在碧绿的草地上

  草地,阳光如泄

  草与草之间,在小女孩眼里

  仿佛已经安放不下,她忽然而至

  两只蹦跳的小脚丫

  甚至安放不下,一只蝴蝶的眠床

  一个上午,她扭动着小身体

  迟迟不肯下来。她眼里的草是活的

  她说:她是怕把草踩伤,碰折

  草,喊出疼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胡梦莹

编审:赵宗杰

终审:刘畅

总监制:肇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