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城” 世界的“花都”——云南昆明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中心
□ 黄小军 王 获
全国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来自云南。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聚焦花卉等“8+N”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实施标准化、品牌化和“花卉+”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亚洲鲜切花产业基地和世界一流的花卉产业中心,赋能“世界春城花都”美誉度和影响力,使花卉成为展示绿色、生态、美丽昆明的世界名片。
昆明市以质量要素为支撑赋能关键技术难题破解,陆续出台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等方案,建设“昆明质量在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绘制产业质量图谱,实施质量共性问题联合攻关,突破一批质量技术瓶颈,解决新品种繁育、质量管理、花卉品牌推广等73个实际问题,花卉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提升200%,优质花比例提升40%;率先在云南省设立“质量贷”,引导企业将质量品牌荣誉等无形资产转化为获得授信的有形资产。针对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实施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服务,建立15个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创业平台,共建高端花卉产业联盟,培育出106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昆明市以绿色生态为优势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举办“质量强市 云花提质”等直播活动,带领网友“云”看花,多名“春城质量官”为质量昆明代言,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等多个案例入选品牌建设十佳案例。晋宁区和呈贡区入选全国花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晋宁区三次入选“一县一业”示范县。呈贡区创建“全国花卉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33个/次花卉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花”,30个/次花卉获市级“十大名花”,30个基地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花卉产业基地,4个花卉商标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大批名花名品成为行业标杆。
昆明市以强化全链条质量管理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编制鲜切花流通交易等技术规范,健全质量失信企业整改及退出机制,设立消费维权投诉站,鲜切花进入拍卖和电子结算环节必须经质量检验、评定质量等级方进行最终定价;搭建花卉+文旅、花卉+会展、花卉+冷链物流、花卉+拍卖4个平台,建立品牌推广、价格形成、标准制定、大数据服务的一体化花卉供应链服务中心,昆明花卉产品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切花出口份额占全国40%以上。斗南花卉市场规模已成为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级专业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141.76亿枝,交易额突破115.74亿元,是中国花卉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
昆明市以标准稳链为引领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包装、运输等花卉标准化体系,推进鲜切花菊种苗栽培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斗南花卉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级项目验收;主导建立国家鲜切花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制定花卉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60余项,其中花卉生产技术集成等多项标准全国领先;开展花卉产业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对78个产品标准进行比对分析,6家高端企业优化形成的14项企业标准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执行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双比对、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