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为媒 非遗作桥 共拓文旅融合
2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南滑县(道口古镇)大运河沿线文旅推广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举行。活动不仅成功搭建起豫津文旅企业高效对接的桥梁,更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让滑县独特的文旅魅力深深烙印在天津市民心中。活动中,滑县与杨柳青古镇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客源互送、市场共建、研学协作等多领域深化合作,为两地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段建斌表示,天津是一座融汇山河湖海壮阔、兼收东西文明精华的魅力之都,滑县道口古镇有着“小天津”的美誉,此次滑县道口古镇文旅是携千年文脉前来“探亲”。
非遗展示 各具特色
活动现场,精心打造的非遗展区人头攒动。众多道口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着自己的作品前来展示,如秦氏绢艺、绣鞋制作技艺(孔氏绣鞋)、李家乐器制作技艺、道口锡器制作技艺等。同时,天津的杨柳青风筝制作技艺、传统酥皮月饼制作技艺、尚氏绒喜花制作技艺、杨柳青剪纸等也精彩亮相。
在付氏黑陶展示摊位前,第六代传承人付北正精心捏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付氏黑陶是滑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知道天津的泥人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都是‘泥做的’,但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付北说,他们的作品以黑色著称,形制主要以瓶、盘为主,也有一些泥人作品,但风格上都是表情夸张的人物形象。
“我们的景泰蓝和北京景泰蓝手艺一脉相传,我们的太爷爷就是早先宫里的工匠。”郭氏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郭国春的爱人李淑梅说。她带来自己创作的《运河双瑞》,巧妙结合了滑县当地木版年画中钟馗的形象与杨柳青年画中抱鱼娃娃的形象,中间以运河贯穿。
滑县木版年画与杨柳青木版年画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版年画看上去精致、富态,多用于摆件装饰,而我们的木版年画笔触相对粗犷、随意,大多与民俗相关,基本上逢年节祈福才会用到。”滑县木版年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李鹏亮说,他和师父上午抵达天津,第一站就去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向老师们请教技艺,交流经验。
文旅推介 专属优惠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条探寻中原文明的路径。”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副处长王立国表示,此次文旅推广活动,希望借助大运河这条千年纽带,让道口古镇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滑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军华介绍,安阳作为甲骨文的故乡,而滑县又是安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县、非遗大县,拥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257项。
为让天津市民深度体验滑县的独特魅力,本次推介会推出了一系列专属优惠政策。欧阳书院文化园、瓦岗寨景区、森林动物园等向天津游客推出门票减免优惠,多家宾馆酒店提供住宿折扣,驰名中外的道口烧鸡品牌也纷纷推出购买优惠。
这个夏天,杨柳青古镇景区推出“循古觅今·十式消夏”消夏避暑体验季活动,以四大场景解锁音乐会、NPC表演、水上实景演出等十种消夏方式,呈现“吃年画美食,赏年画美景,住年画民宿,游年画人间”的年画主题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