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个少年在考试压力下的心灵成长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6:17:00    

通讯员 周甜

15岁的小明(化名)曾因考试焦虑陷入心理困境,一度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在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二科的综合干预下,不仅战胜了焦虑情绪,还以积极的心态顺利考出好成绩。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的力量。

一年前,小明因一场疾病住院一个月,成绩出现波动后逐渐陷入焦虑的漩涡。考前失眠、心跳加速、过度敏感……他总认为同学在嘲笑自己,甚至将成绩与自我价值直接绑定,认为成绩差的就是‘渣子’,学习不好会被人看不起。这种非黑即白的认知,让他在成绩波动时陷入自我否定,临近中考时更出现注意力涣散、情绪濒临崩溃的情况。

“小明的案例是典型的考试焦虑伴社交认知偏差,需要从认知、行为、家庭支持三方面介入。”该院儿少心理二科医生张慧英与治疗团队一起为他制定了阶梯式方案: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小明识别“成绩决定人际价值”“必须完美”等错误观念,通过现实检验训练建立客观自我评价。

团体心理辅导:在模拟社交场景中学习沟通技巧,亲身体验“成绩并非人际交往的唯一标准”。

家庭系统重建:指导小明母亲调整过度关注成绩的教育模式,通过每周“家庭日”增强情感连结。

药物辅助治疗: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稳定情绪,为心理干预创造窗口期。

经过一个月的系统治疗,小明逐渐学会用“进步值”而非绝对分数衡量自己,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最让母亲欣慰的是,他中考后主动说道:“这次数学虽然没考到理想分数,但我发现自己答题策略进步了。”

“考试焦虑往往与家庭互动模式、自我认知偏差密切相关。”张慧英强调,当孩子出现持续躯体症状(如失眠、心慌)、过度敏感或自我贬低时,家长应警惕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