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两江评 | 驱散低价旅行团陷阱阴霾,共赴暑期旅游美好之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6:55:00    

当暑期的阳光洒满旅途,旅游市场迎来年度高峰。然而,在这片热闹景象之下,“零负团费”“超低价豪华游”等消费陷阱如暗礁般潜伏,啃噬着游客的体验感,更侵蚀着旅游市场的健康根基。近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青海、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八地消费者组织,发布暑期旅游消费提示,既是对消费者的善意提醒,更是对此类行业乱象的严正警示。

“零负团费”“超低价豪华游”绝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裹着糖衣的骗局。旅行社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揽客,本质上是通过“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模式牟利:将游客绑架至高价购物点赚取回扣,用“自费项目”填补团费缺口,以降级住宿餐饮压缩成本。这种低价恶性竞争对旅游生态的破坏具有系统性。当超低价产品充斥市场,合规经营的旅行社反而因价格劣势被挤压生存空间,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低价团为控制成本,甚至租用无资质车辆、雇佣无证导游,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根治乱象需要监管部门拿出“刮骨疗毒”的决心。市场监管部门应建立旅游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对明显低于成本的线路实施重点监控,通过大数据比对识别“低价引流+强制消费” 的套路。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强化旅行社资质审核,对多次违规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列入行业黑名单。

行业自律同样不可或缺。旅游企业应认识到,短期的价格战换不来长久发展,唯有靠服务品质赢得口碑。中国旅游协会可推动建立“优质旅游服务联盟”,对合规企业给予认证标识,帮助消费者识别靠谱选择。景区管理方也应主动清理周边“黑导游”“黑购物点”,如敦煌莫高窟通过建立官方导购平台,有效遏制了“天价讲解”乱象。

对消费者而言,理性选择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在规划行程时,不妨多算一笔“隐性成本账”:低价团看似省钱,实则可能花费更多冤枉钱,还会消耗宝贵的假期时间。预订服务时,要让旅行社把“口头承诺”全部落实到合同条款,对“内部价”“特殊渠道”等说辞保持警惕。遇到纠纷时,要善用12315热线和“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让每一份消费凭证都成为维权的有力武器。

旅游本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不应成为糟心事的源头。当监管的利剑高悬、行业的共识凝聚、消费者的理性回归,方能驱散低价陷阱的阴霾。唯有让“明码标价、质价相符”成为市场常态,才能让每一位游客在山水之间收获真正的愉悦,让每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能留住诗和远方的底色。

作者:关育兵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