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之星”花落铜仁!莞铜协作赋能“黔货出山”再谱新篇
5月1日,为期3天的2025年粤黔协作帮扶促消费“1+8”现场展销对接活动在广州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圆满收官。经过激烈的擂台PK赛角逐,铜仁市凭借优异的产销成绩、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展示及创新的莞铜协作模式,斩获“八仙之星”荣誉称号,成为粤黔东西部协作的亮眼缩影。

铜仁市获得“八仙之星”奖牌 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供图
产销两旺:铜仁农特产品征服湾区市场
作为贵州8个参赛市州之一,铜仁市携50余种“梵净山珍”亮相广州,从印江马冈鹅烧鹅到碧江桐壳面,从梵净抹茶到思南黄牛肉,每一款产品都成为展销会的“吸睛担当”。
活动现场,印江县鹏一烧鹅展位前人气爆棚,原产于广东却在印江“水土驯化”的马冈鹅,经现场烤制后肉质鲜嫩,连本地老饕都点赞“青出于蓝”;木弄桐壳面与烧鹅搭配的“黔粤烧鹅面”现场煮制,独特面香引来采购热潮。
企业签约环节,贵州互立农业、梵净山珍等铜仁企业与广东誉扬食品、厨中鲜餐饮集团等达成8项合作协议,涵盖茶叶、食用菌、山茶油等品类,“湾区市场+贵州资源”模式进一步落地。
据统计,活动期间铜仁市线下销售额、线上平台销量及现场签约订单均跻身前列,客观评分与主观展示得分双高,最终摘得“八仙之星”称号。

铜仁企业带来烧鹅供参观者现场体验
莞铜协作:多年深耕结出“山海硕果”
自2021年东莞与铜仁结对协作以来,两地以“广东市场+铜仁产品”为纽带,构建起全链条帮扶体系。从非遗“抹茶技艺展示”到叶脉绣、侗族箫笛的文化赋能,再到“石阡温泉养生”“梵净山农耕体验”等四条精品文旅线路推介,将铜仁生态资源与东莞市场优势精准对接。
产业协作方面,东莞累计投入协作资金超8000万元,在铜仁共建高标准抹茶基地3万余亩,助力“梵净抹茶”从“宋代斗茶”走向国际市场。截至2024年,铜仁已在大湾区开设消费协作馆及销售渠道33个,认定供应链重点企业14家,仅松桃县农特产品助销额就突破4.32亿元,“土特产”变身“香饽饽”。

铜仁市参展企业带来抹茶表演
多维赋能:非遗+文旅+直播激活品牌价值
除了产品硬实力,铜仁市在擂台赛中更以“文化软实力”突围。开幕式上,贵州非遗抹茶技艺展示、叶脉绣与玉屏侗族箫笛的跨界演绎,重现“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的品牌内涵;羊城晚报、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铜仁印江融媒体中心,通过“主会场+原产地”连线,江口贵茶集团抹茶车间、印江马冈鹅养殖基地等镜头直击生产一线,超10万流量为产品背书,实现“线上引流+线下体验”闭环。
农文旅融合成为重要加分项。铜仁市推介的四条精品线路串联梵净山、佛顶山温泉、苗王城等景点,将农特产品嵌入旅游场景,形成“以产促旅、以旅带产”的良性循环。正如企业代表所言:“消费者尝到的不仅是烧鹅、抹茶,更是铜仁的山水灵气与匠心传承。”

铜仁市的农特产品吸引广州市民前来品尝采购
荣誉加身:开启粤黔协作新征程
“八仙之星”的荣誉,既是对铜仁市“农货出山”成效的肯定,更是莞铜协作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根据擂台赛规则,铜仁市将获得达人专场直播、社区展销等后续资源倾斜,进一步拓宽大湾区销售渠道。
数据显示,本次活动全省首日签约数即达到3.32亿元,铜仁市在茶叶、畜牧、粮油等品类上贡献突出。粤黔协作正从“输血”向“造血”升级,铜仁的实践证明,当优质生态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当非遗与现代营销深度融合,“黔货出山”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随着活动落幕,铜仁市“梵净山珍”的香气仍在湾区萦绕。从田间到舌尖,从深山到都市,莞铜协作的故事还在继续——这座“山”与“海”的桥梁,正让更多贵州好物走进湾区的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文|徐闻君
图|叶何湘(署名除外)